名优特产示范推广服务平台

陕西大荔:土特产以“特”致胜

黄河畔,田野广袤,农作物丰收在望……行走在大荔乡村,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在同州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陕西省大荔县立足县域实际,充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挖掘地域特点、升级产业链条,持续强化科技赋能,通过产业优质化、特色化、链条化、融合化,做好“土特产”文章,走出了一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齐头并进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擦亮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发展底色。
 
 
在产业体系高端化集群化上发力
让群众尝到“土特产”带来的甜头
 
“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是大荔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培植竞争优势的根本导向。围绕这一导向,大荔县以“农业兴县”为抓手,突出“一镇一业、错位发展”,不断挖掘乡土资源,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全县建立起了粮食、冬枣、红萝卜等五大产业聚集区。
 
近年来,大荔县不断发展壮大冬枣这一首位产业,以全市首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打造机械化、智能化设施冬枣样板田24万亩,果农户均收入超10万元,全产业链从业30余万人,产值突破70亿元。全县冬枣种植42万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制定的冬枣生产标准被认定为国家标准,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前10强,品牌价值59.02亿元,鲜食枣类全国排名第一,入驻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入选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水果。仅冬枣一项,就带动9个村收入超亿元,冬枣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钱串串”。
 
行走在大荔的乡间,处处是忙碌的身影,无论是享誉全国的特产(黄花菜、高石脆瓜、红萝卜、冬枣、西瓜、花生、沙底辣椒),还是设施农业的蓬勃兴起,都让大荔农民尝到了“土特产”的甜头。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规模养殖531家、生态鱼塘3.7万亩,年产粮42万吨、果蔬150万吨、肉蛋奶10万吨以上,“粮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墩子、鱼塘子、奶瓶子”更加充实丰盈。
 
 
大荔县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一体升级、“粮果菜畜水”五大加工链并联推进,发展规上食品工业17家,总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5%。同时引进旭彤生物、光大热电联产等环保项目,年均处理生活垃圾15万吨,生产绿色电力2.8亿度,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吃干榨净”。
 
在生产体系智能化生态化上发力
让“土特产”尽显满满的科技范儿
 
大荔县坚持“让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创新驱动走向田间地头”理念,推动生产方式提质增效。
 
去年,大荔县荔盛红萝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耿永胜跑到武汉参加了中国国际农机展,试驾、咨询、交流、观摩,一台台高新农机设备让他特别兴奋,“只要有农机新装备新设备,哪怕是国外咱也敢去。”一直致力于红萝卜种植、管理、销售以及农事服务的耿永胜,不断在农机智能、高效、节约上发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全自动收获机等的成熟应用,让他能够轻松自种和托管耕地2万余亩,年收购加工销售红萝卜2.4万吨,产值3000余万元,使得传统产业红萝卜也享受上了高大上的“科技范儿”。
 
为了让土地更高效、生命力更持久,大荔县持续抓好抓牢土地生态品质。大荔县韦林镇耿园村高标准农田里,节水灌溉、精准控肥的水肥一体化系统正在运转。太阳能板供电、自动开启、传感器检测等,让一贯靠天吃饭的村民刘琼惊喜不已,让他对自己的30亩红薯有了更高的期待。自2019年以来,大荔县累计投资2.5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9.71万亩,实现粮食亩产量增加100—200斤,受益群众超10万人。作为陕西设施农业大县,大荔县严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准线,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果园有机肥替代超过90%。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一证一码”管控达100%,认证绿色食品10个,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舌尖上体味更舒心。
 
 
去年秋收秋播的关键期,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成红梅,带领着技术团队来到韦林镇庆沣村的新品种示范田,针对当年晚播的特殊情况,现场就“宽幅沟播”“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指导示范。在农事服务团队先进农机的加持下,粮农们对2024年的夏粮丰产丰收信心更足了。与成红梅一样奋战在农技创新和服务一线的“冬枣妈妈”周爱英,也常在大棚里,与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们一起验证冬枣新品种的成效,看着枣农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大家对冬枣增收充满了新的希望。
 
冬枣住进“空调房”、设施农业“铺地暖”、无人驾驶精准耕作、无人机播种飞防、设施管理终端化、大田全程机械化……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新方法的成熟应用,让大荔农业现代化如虎添翼。全县先后建成优质粮食品种试验田2个,固定良种繁育田5500余亩,年产良种占全县用种量的1/3。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建成果品质检、土壤健康等4个实验室,收集红枣种质300余种,建有全省种类最全的枣种质资源圃,“冬枣2号”“冬枣820”通过省级审定。持续聚力科技创新,培育科技中小企业80家,建成省市级科创平台12个。创新“1名科研人员+2名技术骨干+3名乡土专家”科技推广模式,农技推广普及率超过95%,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0%,持续不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补充新动能。
 
在经营体系组织化规模化上发力
推动“土特产”走上“名牌路”
 
2023年6月30日,大荔冬枣物流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个占地315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大型物流综合体,集农副产品营销、展示、精深加工、研发、分拣、物流、仓储、电商等功能于一体,以冬枣为代表的当地农产品将从这里走出大荔、走向全国、出口国际市场。
 
在与冬枣物流产业园一墙之隔的大荔县电商服务中心,已经入驻的14家电商企业的主播们,正在镜头前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直播平台推荐家乡的农副产品。在田间地头,只需要一部手机,不论是专业的“网红”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都在通过“土味”的短视频或者直播的方式,让大荔的“土特产”通过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多元的网络时代也构建起了联农带农“新雁阵”,让产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大荔县持续打造电商矩阵拓销路,搭建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吸引物流企业140余家,发展电商1328家,注册农业品牌50多个,日均出货3.8万单,前三季度网络销售额实现25.2亿元,“荔”字号农产品借势“一带一路”远销20多个海外市场。
 
 
有了新的经营模式,还要有强有力的“龙头”来带动。在大荔县官池镇新茂天地源家庭农场,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农民培训刚刚落下帷幕。这个集旅游观光、种植养殖、教育研学、餐饮娱乐、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家庭农场的“主人”苗宝文,就是从一个在外创业的“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高级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像他这样的“现代农民”在大荔还有很多。新的经营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像“活力因子”,让广袤的田地变得生机盎然。大荔县致力于培育、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高素质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建成安仁冬枣交易物流中心、冯村设施物流中心等十大专业市场,培育出了沙苑黄花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荔盛萝卜等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52家,培育认定家庭农场350家、职业农民3443人,建成果蔬保鲜库196座,带动发展各类经营主体4.2万户,受益43万余人。现代农业的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彰显。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深叶茂,让“领头雁”的作用愈发明显,更让发展集体经济有了“活水新源”。近年来,大荔县创新“基地+标准+品牌”溢价增收、“规模种养+休闲观光”拓展增收、“龙头企业+合作社 +农户”订单增收等模式,全县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44个。因地制宜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高效发展,奏响强村富民的新乐章。